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肩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我院开展了一场以“传递文化薪火,弘扬时代新风”的社会实践活动。6月25日至27日,我院21名师生肩负使命担当,以饱满的热情奔赴金堂县五凤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考察活动,旨在以理论宣讲、实地调研、非遗学习为载体,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文化传承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锤炼责任担当意识。
6月24日下午,实践考察队在教学楼B401举行出征仪式。学院分团委书记何菊讲话,她首先对整个活动的流程及安排进行介绍,并重点强调本次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要求全体成员要听从安排、服从纪律、时刻注意自身人身安全。同时,她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马院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并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6月26日上午,全体成员们踏上青苔斑驳的石阶,穿过簌簌作响的竹林来到贺麟故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贺麟先生的生平经历,系统学习了贺麟先生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爱国家、倡简朴、慎交友”的贺氏家风。成都文理学院"薪火"宣讲团成员徐杨婧媛在参观贺麟故居后,开展了现场的“微宣讲”,她认为,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贺家"重品德、尚节俭"的家风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坚守精神追求,保持廉洁朴素的作风,在不断进取中提升思想境界。
6月26日下午,实践考察队走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的五凤溪古镇,学院党总支书记古威进行了一场生动鲜活的理论宣讲。他结合四川省委十二届七中全会精神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一核心要义,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五凤溪古镇的文旅融合发展情况。他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通过守护历史文献、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打造优质旅游环境等方面来入手。他强调,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落实四川省委十二届七中全会精神,以五凤溪古镇为样本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焕发巴蜀文化新光彩。理论宣讲结束后,全体成员在古镇内体验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步打球以及学习藤球制作工艺。活动现场老师同学们换上专业服装,齐聚草坪,手持球杆,尽情挥洒汗水。同学们还在非遗传承人王振芳老师教学下学习藤球的编制。此次体验活动让同学们更直观体悟“非遗精神”的内涵,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促进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6月27日上午,实践考察队前往五凤镇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党建调研。在党群服务中心,同学们认真聆听五凤镇五凤溪社区党委书记古燕林分享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经验与生动案例。她讲述道,通过成立13个社会组织,广泛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显著增强社区凝聚力;同时,发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赢得了居民广泛认可。五凤镇五凤溪社区党委书记古燕林的分享让考察队成员直观感受到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对基层治理的认知视野,更为其未来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随后,同学们围绕五凤溪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与治理共同体建设,设计专项调查问卷开展线上调研,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基层治理情况。这份翔实的一手数据,为后续推动社区文化传播效能提升、赋能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活动尾声,实践考察队召开总结会议。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他们跳出书本,看见文化如何在乡土中生长、在创新中延续,未来,他们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坚定的文化自信态度投身文化传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袁久斌总结强调,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大力弘扬时代新风。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时间虽短,收获却丰盈而深刻。谢成雨、唐宇、徐杨婧媛三位学生代表,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他们在实践中的深刻体会与感悟。
谢成雨同学:此次深入金堂县五凤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次知行合一的宝贵旅程。三天两晚的实践行程中,我们参观了贺麟故居,青瓦白墙间,先哲的治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厚重根基。当亲手体验编织布打球,在趣味盎然的过程中,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智慧与保护非遗的不易。走进五凤溪社区,其整洁的环境与创新的治理模式,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与基层治理的智慧。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深刻认识到,青年一代肩负着连接历史文脉、守护文化遗产、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责任。唯有深入乡土肌理,方能真正读懂中国故事的厚重底色,在实践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唐宇同学:此次三下乡我们来到了金堂县五凤镇,开展了一场融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于一体的深度研学。在贺麟故居,“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生动诠释了个人品德修养与家族文化传承的紧密关联,让我认识到良好家风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基石。随后,古书记和李老师在五凤溪古镇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思政课,系统梳理当地千年文脉传承与近代商贸兴盛的历史脉络。从历史纵深与时代发展的双重视角出发,让我对五凤溪古镇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紧接着,我们体验了非遗项目步打球与编球,让我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创新传承中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次日,通过对五凤溪社区党建工作的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基层党组织如何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将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这些层层递进的实践环节,让我对乡村发展的多元路径有了立体认知,更激发了我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
徐杨婧媛同学: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金堂县五凤镇开展调研学习,收获颇丰。作为“薪火”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我在参观贺麟故居时与同学们分享个人感悟,同时也深刻领悟到家风文化传承的责任;在五凤溪古镇里行走的思政课上,古威书记的讲述让古镇历史变得鲜活起来;通过非遗步打球与编藤球体验,我切身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五凤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之行更是让我感到惊喜,共享放映室里为社区居民提供闲暇观影体验,书记工作室处处彰显为民服务的初心……。在五凤镇的实践中让我深刻认识到,非遗不仅是传统技艺,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实践让我明白,乡村振兴既要激活文化根脉,让非遗“活”起来;也要创新治理模式,让社区“动”起来。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贴近基层、感受真实。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同学们得以零距离观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切身感受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着传承文化薪火、弘扬时代新风的神圣使命。未来,马院学子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