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党员党性修养,进一步巩固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对标《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我院于7月8日至10日赴贵州遵义开展红色革命文化党性教育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研修活动由我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夏冰、党总支书记古威带队,党总支副书记袁久斌、全体教研室主任和部分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参加。研修活动依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长征文化、抗战文化等磅薄厚重的红色历史底蕴,结合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7月8日下午,研学团队来到红军烈士陵园,夏冰代表学院教师向长眠在此的烈士敬献花篮,鞠躬致敬,古威带领全体教师在烈士纪念碑前,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初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随后,教师们跟随讲解员缓步绕行并瞻仰烈士陵园,聆听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随后大家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了会议会址和陈列馆,陈列馆展出内容主要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遵义会议精神永存”五个部分,分别以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研学团队通过浏览图片资料、观看视频和听讲解员讲解,重温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历程,聆听了在漫漫长征路上红军所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故事,对“四渡赤水出奇兵”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每一位教师都深感震撼和敬佩,再一次从灵魂深处接受了一次洗礼和教育。
7月9日,研学团队来到娄山关。娄山关是川黔交通的险要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红军长征在此处取得首次大捷,使长征发生了重大转折,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
研学团队首先参观了毛泽东诗词馆,团队教师对各个时期的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鉴赏、解读。其中重点品读了《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等诗词。随后观看了大型实景剧《娄山关大捷》,通过观看实景重现的娄山关战斗场景,让老师们切实体会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军民一体,敢于牺牲,勇于战斗的革命献身精神。
下午来到了娄山关战斗遗址,参观了娄山关的战役纪念碑、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并详细了解了独腿将军钟赤兵的英勇故事。老师们在参观娄山关天险,了解英雄故事的过程中,充分领会了中国共产党的长征精神,赞叹于以钟赤兵为代表的红军英雄们的英勇事迹,佩服于他们内心的火热初心和高尚精神。
7月10日,研学团队来到苟坝红色旅游景区。团队首先参观了苟坝会议陈列馆、苟坝会议会址,随行讲解员为团队教师详细介绍了苟坝会议的召开及其重要意义。
通过回顾先辈们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团队教师们全面学习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事迹,领略了他们的革命风采,深刻认识了苟坝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
随后,研学团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花茂村。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花茂村时曾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花茂村小径上鲜花怒放,道路两旁房屋干净整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传承创新制陶技艺欣欣向荣。党的十九大以来,花茂村制定了当地“乡村振兴”方案,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业、特色文化,力争将花茂村打造成兴业乐园、致富田园和乡愁故园。
在研学活动结束后,夏冰和古威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号召大家要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学习烈士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强调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参加研学的各位老师纷纷表示,要深入领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研究、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要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己任,用历史眼光、创新思维,为学生讲好革命故事,把红色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利用好本次研学活动所学习和积累到的鲜活党史素材,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国革命精神,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