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学院“磨课”工作的部署安排,更好帮助青年教师备赛、深化集体教学研讨,10月26日下午14:00,我院各教研室分别在C411、C412、C413、C310开展集体“磨课”活动。各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及学院全体教师参与。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研室“磨课”教研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唐剑主持,本次“磨课”由白瑞峰宣讲“学习习近平思想---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白瑞峰说到,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随后各教师就“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德法课这一“磨课”主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唐剑针对各教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她提到,希望通过今天的“磨课”交流,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够把“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加自然地融入到课程中;指出要在“充分利用教材”基础上,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全过程,不断探索与课程教学环节有机融合的方式方法,通过以引导式、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研室在教研室主任高雪莲指导下进行“磨课”。高雪莲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融入到思政课,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需要开门见山,先讲“习近平文化思想”。陈鑫洁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用“逃出大英博物馆”案例,赵海波提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最后,高雪莲对本次“磨课”作总结并对后续工作做了部署,并提醒老师们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邓辉燕主持。首先教研室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邓辉燕从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三个方面内容展开,领学“习近平文化思想”。教研室各教师就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曾彦锦认为可以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到“纲要”课第九章、第十章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契合。苏芯认为可以从文化自信切入,结合第四章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北大题为“中国人的精神”的讲座当时满座的场景,给学生讲解为什么当年西方文化盛行的时候,传统文化依然能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然后延伸到今天为什么我们会提到“两个结合”,并向学生介绍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后我们取得的成果,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袁杰认为可以与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结合,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最后邓辉燕针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作为思政课老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所有任课教师要首先学懂弄通“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将学习成果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其次,老师们要结合学院“故事课堂”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着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最后,思政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者、捍卫者,思政课教师应自觉用好课堂这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结合今天学习交流讨论的内容,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磨课”活动在柴续续的主持下展开。首先,柴续续带领老师们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相关知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来介绍。一是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二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思想的鲜明特征;三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随后,各教师就有关“如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专业课程”展开了讨论,老师们针对自己所授课程的特点,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相结合,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据学院下达的有关学位授予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柴续续进行了任务分配。
本次“磨课”活动圆满结束,各教研室针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提出了总体设计思路。针对自己所授课程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各教研室表示要常规化开展“磨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思路,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