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党建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主题党日活动

2023-10-27

1026中午成都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支部、二支部召开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的一、二、三、十八专题开展学习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师一支部书记古威主持会议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室青年党员教师陈丽萍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等专题,领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一、二、三、十八专题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支部、二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活动,学院重点发展对象教师列席活动。

对于专题一的内容,陈丽萍主要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涵和重要地位。主要强调了其内容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以及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六个必须坚持。同时,也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陈老师特别向各位党员教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对于专题二的内容,陈丽萍首先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梳理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而在这些制度优势中,党的领导是最大优势,它决定这些特征和优势的存在、彰显和不断发展。

其次,陈老师重点讲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第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第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政治保证,使党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领学专题三时,陈丽萍着重向各位党员教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以及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陈丽萍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时,着重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特色,同时她在领学时点出,中国式现代化的5大特色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最后陈老师强调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做到:牢牢把握5个重大原则;正确处理6个重大关系以及必须坚持团结奋斗的核心要义。

在领学专题十八时,陈丽萍主要从如何践行、落实、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角度向老师们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陈老师希望大家在平时要做到:一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的强大力量,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四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努力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支部、二支部的党员教师代表在认真自学基础上撰写了心得体会,同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研室青年教师党员曾彦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教研室青年教师党员王颖灵、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室青年教师党员向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研室青年教师党员李佳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研室青年教师党员陈黎娟;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青年教师党员代表曾梓钰,分别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实际做了重点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该论断的本质原因,同时理解其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古威对主题党日活动进行总结发言,他提出全院应以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希望全院党员教师在今天领学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重要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宣讲和意识形态塑造,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理论的这一重要阵地优势,为进一步领会、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实际努力。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
邮 编:610401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蜀ICP备11012699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1 12:05:02